答案是
肿瘤滋生环境不同。
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1.基因
2.肿瘤土壤
对于基因,
我们已经有所了解了。
而且
基因检测能精准地检测出癌症风险的大小。
很多人携带肿瘤基因,
但不是一生下来就得肿瘤,
致病基因在肿瘤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只占到20%,
那么,
剩下的80%是机体内环境紊乱使我们的肿瘤基因启动。
这种失衡紊乱的内环境就是所谓肿瘤的土壤。
肿瘤土壤从何而来?
比如长期熬夜,
机体的保护性荷尔蒙和细胞的修复
往往发生在夜间睡眠时,
熬夜使机体的免疫系统得不到修复,
往往就会发生免疫力低下,
免疫细胞无法识别体内肿瘤细胞,
就产生肿瘤形成的环境。
再比如长期便秘或者腹泻
这个症状往往被忽略,
其实消化系统是我们机体最大的免疫系统,
它产生的免疫细胞占我们机体的75%。
便秘或者腹泻,不仅仅是消化功能紊乱,
长此以往其实我们的免疫已经出现了失衡,
为肿瘤的发生提供了内环境,
即机体有肿瘤土壤。
干预肿瘤要抑制肿瘤基因的表达,
增强肿瘤抑制基因和稳定基因的功能。
而基因的功能改变,
受细胞内环境影响,
如细胞内营养与毒素、细胞内激素水平、
细胞内氧化应激、细胞内炎性因子等等。
因此,
干预肿瘤可以从内环境失衡着手。
肿瘤抑制手段:
功能医学 VS 常规术疗
常规术疗:手术、化疗、放疗和免疫细胞治疗,这些治疗的目的是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是严格意义上的治疗。
功能医学:从基因与内环境着手,分析机体的生理功能,发现生理失衡原因,重建健康的机体内环境,而不是针对肿瘤细胞本身,相当于辅助治疗。
打个比方:就像湖水受到污染,水里大量蚊虫滋生,肿瘤细胞,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方案是将这些蚊虫清除。但如果湖水环境不改变蚊虫一定会再来。功能医学的目的就是把污染的湖水变成清澈的湖水,改善蚊虫生长的环境,预防肿瘤复发。
功能医学如何干预?
1、首先用科学的检测,评估机体系统生理失衡:
通过科学检测,评估机体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营养与毒素等,寻找个体生理失衡的靶点。
2、个性化干预:
功能医学的个性化干预营养素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最重要的干预手段是生活方式干预,这部分占治疗的50%以上,让患者建立科学的饮食、运动和生活方式。
肿瘤是慢性病,长期的不健康生活形态是肿瘤形成的重要因素,健康的生活方式能抑制致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提高稳定基因的功能。
3、恢复机体的生理平衡:
如重建正常的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这个过程应用手段也是多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