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压住咳嗽
咳嗽是一种防御性呼吸反射。比如雾霾天气时,咳嗽可将致病颗粒物咳出肺和支气管;感冒时,咳嗽有助将病毒、细菌咳出去,预防感染扩散。但不少人一咳嗽就吃止咳药,把它压下去,结果把“敌人”也挽留在身体里了。
2
喷嚏忍着不打
当病原体、灰尘、花粉等进入鼻腔后,身体通过打喷嚏的形式把它们打出来,这是身体最轻微的“抗议”。
这一瞬间鼻腔喷出高速气流,对上呼吸道进行彻底“清扫”,把烟雾、粉尘、花粉、病原体、有害化学气体等“入侵者”都带走了,从而减少它们对人体的危害,有助于预防疾病。
打喷嚏是种自我保护反应,切不可忍着,也不要将口鼻完全捂住,否则会把高速气流压入鼻窦或通过咽鼓管进入内耳,伤害耳、鼻等器官。
3
没胃口硬吃
乏力、食欲差其实是身体告诉我们要好好休息,集中体力对抗进入体内的病原体了。这个时候,很多人会强迫自己多吃点、动起来,增加营养来对抗疾病。
实际上,不想吃的时候硬要强迫自己吃,反而可能增加身体负担;身体没劲还硬要运动,会削弱免疫力,成为“入侵者”的帮凶。
还有些人相反,不重视这些信号,因为乏力、食欲差可能是一些大病的征兆,要排除肿瘤、心脏病、肝硬化、肾衰竭、血液病等严重的器质性病变。
不想吃饭时,可以喝点蔬果汁、粥、酸奶、豆浆等。若乏力、食欲差超过一周仍无好转,则需尽快就医。
4
一发烧就吃药
发烧是免疫系统正在清除有害物质的作战信号。
体温升高时,有些病原微生物的活性和繁殖能力就变得不那么活跃,而免疫系统的反应性显著增强,包括白细胞计数增加、吞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杀菌活性增强等。
发烧是人体对抗入侵的有益保护性机制。
可惜,人们对发烧的认识仍存在很多误区,导致很多不正确处置引发不良后果。比如,刚一发热就乱吃退烧药、滥用抗生素,可能帮了病毒或肿瘤的忙。抗生素不能对付病毒和肿瘤,却能杀死体内的有益菌群;退烧药让体温恢复正常,却可能掩盖真实的病因。
不过,长期发热应尽快就医,查找病因,以免破坏体温调节机制或延误治疗原发病。
5
滥用抗炎药对抗症
发炎是身体力图自我清洁、自我修复的强烈反应。
此时,免疫系统调集大量“兵力”对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进行围攻,并诱发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等炎症表现,同时伴有全身性表现,如发热、白细胞增多或减少、局部淋巴结肿大等,这些炎症反应都是身体对抗疾病的正常表现。
但炎症也有不利的一面,如乙型肝炎长期不愈,肝脏内出现肝细胞结节性增生并产生大量纤维组织,引起肝硬化甚至肝癌。
如果不遵医嘱,滥用各种抗炎药、抗生素,症状确实减轻了,但会造成严重副作用,如消化道溃疡等;还会造成问题已被解决的假象,实则病原体会对身体继续产生伤害。
可以说,发炎是疾病发展阶段中最为关键的战役,也是一个转折点。如果能通过身体的自我疗愈能力,激发免疫系统的强大功能,主动战胜“外敌”,那就能迅速击溃敌人,并将“战场”控制在小范围内,不对身体造成更进一步伤害。
但如果炎症不能自愈,又久拖不治,身体里的小病就可能扩大,以下面几种表现给你发出危险信号。
溃疡经久不愈
溃疡是皮肤或黏膜表面组织的缺损、溃烂,表面常覆盖有脓液、坏死组织或痂皮,可由感染、外伤、结节或肿瘤的破溃等引起,常合并慢性感染,可能经久不愈。
溃疡说明身体已经遭受长期损伤,许多细胞和组织被毁,缺乏足够的能力来修复。比如,有些常犯口腔溃疡的人,会使用局部激素贴片等来控制病情,但糖皮质激素在降低过高炎症水平的同时,也会降低机体抗感染的能力。
长期炎症、溃疡,很容易诱发癌变。比如,口腔黏膜下纤维变性、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是口腔癌的癌前病变;慢性肝炎、食道反复慢性炎症会诱发肝癌、食道癌等。
到了溃疡阶段,如果人还不能增加营养,改善生活方式,停下来休息,让溃疡愈合,那身体就会被迫进入下一个防御阶段。
组织纤维化
身体为保护自己,不让病原体扩散,会将溃疡处包裹起来,形成纤维化、硬化或疤痕化的组织。此时,“外敌”被囚禁起来,机体功能也变差了。比如,老慢支、慢阻肺、肺气肿等各种慢性肺病,都存在肺部纤维化的问题。
通俗说,肺纤维化就是肺组织疤痕累累,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缺氧而出现呼吸困难。如果把肺比作一块海绵,氧气比作水,健康人的肺就像干净的优质海绵,吸水功能好,呼吸正常;如果海绵里进了胶水,就会变硬,吸水成了很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