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级“明星杀手”——淋巴癌,从年轻到年老无差别打

丽滋卡尔2018-07-06 14:18:58

作为排名第七位的恶性肿瘤,更有多位大家熟知的明星都因淋巴瘤去世,如央视著名《新闻联播》前主持人罗京、日本著名演员高仓健、出演《情深深雨蒙蒙》中方瑜一角的李钰等。

而李开复先生,则在2013年9月5日确诊淋巴癌后,经过与疾病的顽强抵抗,目前已康复。

医生问答进行时

Q1:虽然淋巴瘤很可怕,但是据说老年人的发病率比较高,我还这么年轻,是不是不用太紧张呢?
答:淋巴瘤不是老年病,青壮年同样会患病

它是个全身性的疾病,发病率最高的人群还是中老年人,但是淋巴瘤跟其它的肿瘤最大的区别就是,各个年龄段都有。血液淋巴肿瘤在年轻人中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不可掉以轻心。

Q2:自从上次感冒之后,我下颚的肿块一直没有消失,是不是得淋巴瘤了?到底什么情况下应该去医院进行淋巴瘤检查呢?
答:淋巴结肿大不一定就是患上了淋巴瘤

这里面有一个误区,我们所有的人都有淋巴结,只要活着的人,都有活着的淋巴系统在工作。因此淋巴结存在,淋巴结对外界有反应,或者叫炎性反应,是很正常的。

感冒、咳嗽、咽炎、牙痛、牙坏了,都会出现不同的淋巴结的反应性增生,但是我们所说的这些反应性增生,如果真是肿瘤的话,肿瘤的淋巴结肿大,无论是浅表的还是深部的,它的基本特点就是无痛性、进行性的肿大,因此如果具备以上特点还不断地变大,我们就一定要提高警惕,通过进一步地检测,或者专科医生的指导,病理活检等技术手段确认证实是否患病。
Q3:听说淋巴瘤有遗传的可能,这是真的吗?
答:淋巴瘤不是遗传性疾病,只是有家族易感倾向

我们不能把它理解为传统意义上的遗传病,淋巴瘤没有所谓的遗传,但是我们把它统称为有家族的遗传背景,或者我们叫家族的易感倾向。

Q4:针对淋巴瘤这种疾病,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如何预防?
答:客观冷静的面对,积极健康的生活,能够有效地预防淋巴瘤。

首先应该有这方面的健康认知,要对自己的健康倍加珍惜,然后再享受到现代的、科学的、医学的发展,比如说检查手段、诊断水平,那么这些疾病的发生就会减少,那么我们面对这些疾病的控制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淋巴瘤不可怕,淋巴瘤可治愈,而且治愈的希望很大。

· 关于淋巴癌,也许你还想知道这些 ·

为什么淋巴癌如此凶猛

人出生后,全身约有500—600个淋巴结,在生理状态下呈豆形,大小多在0.2~0.5厘米之间,常沿淋巴管的走向分布,形成淋巴结链。

淋巴结借助于淋巴输入管和淋巴输出管在体内形成独特的淋巴运输网络,同时又依靠胸导管和毛细血管与机体的血循环相沟通,构成了人体免疫机制的主要器官。
而淋巴癌,就是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恶性淋巴瘤是具有相当异质性的一大类肿瘤,虽然好发于淋巴结,但是由于淋巴系统的分布特点,使得淋巴瘤属于全身性疾病,几乎可以侵犯到全身任何组织和器官。

淋巴癌发病原因有哪些

化学因素
主要是指化学致癌物质,除了空气、水源、土壤等污染,还有食品中的添加剂、农药的滥用,家装材料和染发剂的过度使用等,这些化学致癌物质进入人体致癌。

物理因素
常见的最主要因素也就是辐射,比如手机、电视、电脑、电磁炉等都存在一定的辐射,且其辐射强度越大,接触时间越长,对身体的危害就大,反之,影响就小。

感染因素
常见的是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比如上呼吸道的EB病毒感染,可引起鼻咽癌,也可引起鼻腔里的淋巴瘤,所以感染是引起淋巴瘤的一个比较明确的因素,其次是发生在胃部的一种叫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它可引起胃癌或黏膜相关淋巴瘤。
这些方式也许能帮助避免罹患

有效预防感染
感染与某些肿瘤的发生存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虽不会“一击毙命”,细菌和病毒却会悄悄潜伏在我们的体内,伺机发难。有效预防感染,增强免疫力,从而降低肿瘤的发生率。

避免营养不良
偏食挑食,摄入食物品类单一等都容易造成膳食营养不均衡。少吃过热、煎炸、熏烤的食物;此外霉变食物含有强烈的致癌物,保持健康饮食习惯。
避免负面情绪诱发肿瘤
劳累、精神压力大、不良情绪等因素以一种慢性的持续性刺激来影响和降低机体免疫力,大大增加肿瘤发生率。除了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外,还要学会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此外,经常健身可以增强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还可以消除忧郁的情绪,使紧张情绪得以缓解。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肿瘤并不是遗传病,但却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其中包括家族的遗传倾向和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的相似性。遗传倾向虽不能改变,但是生活环境、生活习惯是可以改变的。80%的肿瘤都是由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所以关键在于改掉不良生活习惯,提高防范意识。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