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2011年,这个下降数据是22%
(曾经CA Cancer上发布的美国癌症趋势图显示:
美国癌症死亡率在20世纪一直在增长,
但是在1991年后,开始逐渐降低,
至2011年下降了22%,
这让超过150万人免于癌症死亡,见下图)!
所以,2011年到2014年美国的癌症死亡率又下降了3%。
肺癌(1990年至2014年间男性下降43%,
2002年至2014年间女性下降17%)
乳腺癌(从1989年到2014年下降38%)
前列腺癌(从1993年到2014年下降51%)
结肠直肠癌(从1976年到2014年下降51%)
但是在中国,癌症已成为疾病死因之首,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还在攀升。
美国是怎么防癌抗癌的?
1开展禁烟运动,远离烟酒
美国每年由于癌症去世的人里,
肺癌占了1/4以上。
60年代开始的控烟运动,
吸烟人数40年持续降低,
而且公共场合全面禁烟。
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得到了显著回报。
从1990年到2014年,
美国男性肺癌死亡率下降了43%。
每天吸烟20支以上的人,
患癌风险比不吸烟者高出若干倍,
且女性比男性患癌风险更大。
您可千万别说:
我家二大爷吸了一辈子烟照样活到80岁,
这只是个例,也是您的自我安慰。
吸烟不仅和肺癌有关,
它还会让人更易得胃癌、结直肠癌、
宫颈癌、乳腺癌等癌症,都是铁证如山。
喝酒要适量,如果实在喜欢喝,
男性每天喝酒量最好别超过20克,
女性最好少于10克,
而且是酒精含量不超过15%的低度酒。
2保持正常体重
一胖不但拉低颜值,还成了健康的绊脚石。
英国研究人员对524万人
进行了长达7年半的追踪调查后发现,
肥胖与子宫癌、甲状腺癌、肾癌、
胆囊癌等多种癌症都有显著的相关性。
① 标准体重中,
男性腰围要控制在85厘米以内;
女性腰围不应该超过80厘米;
② 减肥是场持久战,不能光想着走捷径,
减肥药是非常不推荐的;
③掌握一些饮食技巧也能减少摄入,
比如细嚼慢咽更易产生饱腹感,
每口饭菜嚼15~20下,先喝汤再吃菜等。
3每天至少锻炼30分钟
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运动,
患癌风险就能有效降低。
多项观察性研究均发现,
体育锻炼可以降低乳腺癌、
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
在为自己和家人制订运动计划的时候
不妨遵循“1357”:
1——每天最好运动一次;
3——连续运动不少于30分钟;
5——如果不能保证天天运动,
争取一周运动5次;
7——运动的心率约等于170减去年龄。
4不乱吃维生素等补品
一项随机性临床试验研究了
健康人群食用维生素类补品
是否可以降低癌症发病风险。
然而,该研究带来了发人深省的结果。
例如,过量补充叶酸会升高癌症发病风险,
特别是前列腺癌和结直肠癌;
过量摄入维生素E可以升高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
不过,这些都是过量摄入补品造成的,
所以注意保持正常的摄入水平即可。
5美国的抗癌新食谱
美国癌症研究所曾公布抗癌新食谱
——低脂肪、高纤维、纯天然。
研究发现,只要饮食习惯合理,
许多癌症是可以预防的。
多素少荤
只靠一种食物单打独斗无法降低癌症危险,
但如果把它们合理地搭配起来,
效果就会迥然不同。
就餐时,素食至少要占2/3,
而动物蛋白最好不超过1/3。
每天五份果蔬
超重会增加结肠癌、
食管癌和肾癌等多种癌症发病几率。
而水果蔬菜既有助于保持健康体重,
又有助于降低癌症风险。
专家建议,每天至少吃5份水果蔬菜。
叶酸早餐
美国癌症协会表示,
补充叶酸的最佳方法不是吃药,
而是多吃水果、蔬菜和强化谷物食品。
叶酸有助于预防结肠癌、直肠癌和乳腺癌。
每天早餐中的谷物和全麦食品是叶酸的最好来源。
其他富含叶酸的食物还包括:
橙汁、柠檬、草莓、芦笋等。
少吃加工熟食
偶尔吃一次三明治或热狗,
对健康并无大碍。
但少吃腊肠、火腿之类的加工肉食,
有助于降低结直肠癌和胃癌的发病率。
另外,熏肉和咸肉中潜在的致癌物
也会增加癌症风险。
西红柿防前腺癌
吃西红柿可降低
包括前列腺癌在内的多种癌症风险,
因为西红柿中丰富的番茄红素发挥了关键作用。
研究还显示,番茄汁、番茄酱等西红柿制品
也具有抗癌的潜力。
喝白水最好
喝白水比其他饮料有助于增加排尿量,
可以更好地稀释膀胱中潜在的致癌物。
十字花科蔬菜
十字花科类蔬菜是最经典的抗癌蔬菜,
包括西兰花、菜花、卷心菜、甘蓝菜和羽衣甘蓝,
其中含有的营养成分能抗击结肠癌、肺癌、宫颈癌等。
少吃糖
虽然糖未必会直接导致癌症,
但热量摄入过多,是肥胖的重要病因之一。
而肥胖又是一大癌症风险。
因此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可以作为糖的替代品。
6治疗更规范
在治疗的规范性方面,
美国采取的是“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
患者的治疗方案需通过
内、外、放疗、介入等多科室的专家讨论决定,
而国内绝大多数医院仍然是“单兵作战”,
外科医生只管做手术,内科只管化疗。
7医药技术更先进
在技术层面,
美国的新药研发走在世界前列,
拥有很多好用的抗肿瘤靶向药,
其中只有少部分进入中国市场,
且价格高昂。
8推广早癌筛查
美国积极推广早癌筛查,
结直肠癌是美国主要癌症之一,
但过去十年,发病率以每年3%的速度下降。
这主要得益于筛查,
尤其是肠镜检查的普及。
美国推荐50岁以上人群进行肠镜筛查,
2000年接受筛查人群的比例只有21%,
但2015年已经上升到60%。
结直肠肿瘤从良性发展到恶性,
通常需要15年以上,
如果能在早期发现,治愈率非常高。
肠镜等筛查手段能有效发现早期肿瘤,
正是它的普及,
让美国显著降低了恶性结直肠癌的发病率。
中国50岁以上人群接受肠镜检查的比例仅15%,
还有巨大的提高空间。
同时我们也要重视其他体检。
提前15年体检
有肿瘤遗传家族史的人,除了一般体检外,
一定要再比直系亲属的患癌年龄早15~20年时
去肿瘤专科医院或科室做防癌体检。
比如,直系亲属55岁查出癌症,
那么你在35~40岁的时候就应该启动防癌体检。
40岁+最要留意
40岁以上人群,患癌风险明显加大,
需要更加重视癌症的定期筛查。
中国人发病前10的癌症
据最新数据显示,
37%的女性,和42%的男性,
一生中都会得癌症!
因此,一个7口之家
(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宝宝)中
出现至少一位患者的可能性超过90%!
所以,你还假装癌症离你很远么?
2017《中国肿瘤的现状和趋势》报告显示:
不论城市还是农村,
肿瘤都是导致中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
据统计,我国肿瘤发病居前10位的癌症依次为:
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
胰腺癌、乳腺癌、脑癌、白血病(血癌)、淋巴癌。
男女也有一定的差别:
据统计,人一生患癌的概率是36%!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相关数据显示,
2015年,430万人患癌,近300万人死亡,
患癌新增人数比2012年增加了40%,
癌症持续高发。
患癌后能活多长?
国家癌症中心的统计数字
是5年生存率约为30%,
即从查出患癌到5年后
依然存活的人所占比例不到1/3。
癌症问题如此触目惊心,
难道我们只能束手无策、坐以待毙吗?
当然不是,只要预防好,
60%以上的癌症都能得到控制。
下面这十大高发癌症的早期症状和预防措施建议你收藏好。
1胃癌,注意忌辣忌咸
早期症状提醒
胃部(相当于上腹部)不适或疼痛,
有沉重感,时间久了,胃药也没有用,
持续消化不好、便秘、胃酸胃胀;
出现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等症状;
经常有恶心和呕吐的现象出现。
无胃病史的人一旦出现黑便应立即引起警惕。
消化专家介绍,胃癌主要是“吃出来”的,
尤其是过分吃辣、过多食盐。
吃盐过多会损伤胃黏膜,使胃壁上的细胞萎缩,
而加工肉制品(如腌肉)和腌制类食品(如酸菜)等
在制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亚硝酸盐,
过多摄入会对肠胃造成损伤,
甚至诱发癌前病变。
另外,很多人爱吃辣,
没有辣椒、辣酱就觉得饭菜不香。
辛辣食品会刺激、破坏胃肠道黏膜,
长期反复刺激,就会造成胃部细胞癌变。
2肺癌,注意防“五气”
早期症状提醒
不明原因的刺激性干咳,
伤风感冒后咳嗽持续不愈;
突发性痰中带血;
不固定部位的疼痛,
如胸疼、背痛、肩痛等。
出现以上情况,
应及时去医院检查,明确诊断病情。
胸外科专家介绍:
肺癌是一个被“气”出来的病,
重点要防好“五气”!
烟草气:吸烟是全球公认的肺癌高发因素,
防肺癌远离一手烟、二手烟和三手烟。
室外大气:室外空气质量不好时,
大家外出最好佩戴口罩。
厨房油烟气:很多人都不知道,
烹饪过程中燃烧产生释放出的有害气体
也是肺癌高发的「元凶」,
所以烹饪时应全程打开抽油烟机,
保持室内通风。
装修材料气:房屋装修完产生的氡、
苯和甲醛等有害气体都是肺癌高发的因素。
生闷气:有种性格叫作“癌性格”,
这样的人性格内向孤僻、不擅于与人交流,
常常爱生闷气,易患上肺癌。
3防肝癌,坚持“四不吃”
据流行病学调查,
大约90%的肝癌与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两对半”阳性,
丙肝抗体阳性都是肝炎病毒感染的标志。
早期症状提醒
右肋下痛,肝癌起病隐匿,发展迅速,
有些患者右肋下痛持续几个月后
才被确诊为肝癌。
在平常饮食中如何减少发病率?
不吃发霉食物一一黄曲霉素
发霉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为致肝癌物质,
黄曲霉毒性是砒霜的68倍。
因此食物一旦发霉就应立即丢弃,
尤其是黄豆、花生、红薯、甘蔗,切不可再食。
不吃或少吃腌菜一一亚硝胺
酸菜、咸菜、咸鱼等腌菜爽口开胃,
但腌菜中含有较多量的亚硝胺,
实验证明可诱发肝癌,最好不吃或少吃。
不饮酒或少饮酒一一酒精肝
长期饮酒会引起酒精性肝炎,
导致酒精性肝硬化,最终引发肝癌。
“肝炎——肝硬化——肝癌”,是肝癌三部曲。
动、植物油变质后不宜食用一一丙二醛
陈腐油类中含有丙二醛,
它能生成聚合物并与人体肝脏内的
蛋白质和脱氧核糖核酸发生反应,
使蛋白质结构变异,
导致细胞失去正常功能并向癌细胞转化。
4淋巴癌,注意减压
早期症状提醒
淋巴结异常肿大、质地较韧,
触之如乒乓球感,或像鼻尖的硬度。
无明确原因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
尤其是在颈部、腋下或腹股沟等部位的淋巴节,
它常是无痛性的,成串的淋巴结肿大。
不明原因的长期低热或周期性发热
也应考虑恶性淋巴瘤的可能性,
特别是伴有皮痒、多汗,消瘦,
以及发现浅表淋巴结肿大。
专家介绍:
淋巴瘤的发病与人体免疫功能有很大关系。
如果人长期工作压力过大,
导致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生活作息不规律,
使人很劳累,造成人体抵抗力下降,
就会诱发淋巴瘤。
另外,免疫功能缺陷
也是导致淋巴癌发生的一个常见原因,
如果免疫系统出现障碍就很容易导致病毒感染,
进而引发淋巴癌,对此大家一定要引以为鉴,
多加注意。
5脑癌,远离电子辐射
早期症状提醒
脑肿瘤比起其它部位的肿瘤,
对生命的威胁更大。
主要表现为头痛,
根据肿瘤部位和进展程度不同,
可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缺失症,
如抽搐、轻偏瘫和语言障碍等。
很多人都将脑癌和长期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联系起来,
那么手机和脑癌的密切程度到底有多大呢?
瑞典国家工作生命研究院
曾经对905名恶性脑肿瘤患者的
手机使用模式进行研究后指出:
20岁前已经开始使用手机或无线电话的病人,
是患病高危人群。
该研究同时发现,常使用手机的头部一边,
患脑肿瘤的几率比另一边高。
常在头部一侧使用手机超过2000小时的人,
患恶性脑肿瘤的风险将提高2.4倍。
不过这类研究,
也遭到了一些无线通信行业组织的质疑。
专家建议,虽然目前为止
还没有手机辐射会直接导致脑癌的证据,
但是,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
和脑癌的增长趋势有一定的重合。
所以,在手机使用上,建议不要离大脑太近。
食管癌,别“趁热吃”
早期症状提醒
产生特异性的吞咽困难。
吞咽食物时疼痛、闷胀不适、食管内
有异物感或上腹部疼痛。
消化道专家介绍:
食管癌主要是一些错误的饮食习惯导致的。
过高的温度会导致食道黏膜出现烧伤现象,
长此以往反复刺激,
就会引起食管黏膜上皮细胞变性
或造成破损、溃烂等,诱发癌变。
7结直肠癌,要“一减两加”
早期症状提醒
腹痛、下坠、便血。
凡是30岁以上的人出现腹部不适、隐痛、腹胀,
大便习惯发生改变等症状,
腹部有下坠感且大便带血,继而出现贫血,
乏力、腹部摸到肿块,应考虑大肠癌。
其中沿结肠部位呈局限性、
间歇性隐痛是大肠癌的第一个报警信号。
下坠感明显伴有大便带血,
则常是直肠癌的信号。
肛肠科专家介绍,预防肠癌要做好“一减两加”。
一减:减少双高食物
双高食物是指高动物蛋白、高脂肪的食品。
研究表明,长期吃高脂肪、高蛋白、
低纤维素食物是诱发结肠癌的原因之一。
《自然》杂志上一项研究显示,
高脂肪饮食会改变肠道中的微生物群,
从而刺激肠道肿瘤的生长。
两加:增加蔬果粗粮和运动
多食用新鲜果蔬,
果蔬中的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肠道蠕动,
帮助排出体内废物。
应尽量保持每周3次30分钟以上运动。
运动可以显著降低肠癌危险,
可以使容易癌变的肠道息肉减少1/3。
8胰腺癌,少吃甜食
早期症状提醒
胰腺位于腹腔深部,
胰腺癌早期症状不太明显,
比较突出的有三种症状:
厌食,消化不良及体重下降;
腹部不适或疼痛,
约有半数患者以腹痛为首发症状,
约有20%的病人腹痛能放射到背部、左肩部,
疼痛在仰卧时加剧,
坐立、弯腰、侧卧、屈膝时减轻;
黄疸,表现为皮肤及巩膜发黄。
上述症状在肝炎或胆道疾病时也可以出现,
所以早期胰腺癌被误诊为
肝炎或胆囊炎、胆石症的并不少见。
胰腺肿瘤外科专家介绍,
虽然目前胰腺癌高发的具体原因还不十分清楚,
但它属于生活方式病,高脂肪饮食摄入过量,
食物纤维摄入不足,
以及体育运动减少都与该病有关。
过量摄入甜食会增加胰腺癌发病风险,
吃糖过多会导致胰岛素大量分泌,
影响胰岛功能,进而增加糖尿病风险,
而流行病学资料表明糖尿病与胰腺癌有密切关系。
一般来说,每天如果摄入超过50克的甜食,
就可能埋下胰腺癌的潜在隐患。
9乳腺癌,记住三个“一”
早期症状提醒
乳头溢液、乳头糜烂、乳头不对称、
乳房肿块、乳房轻度回缩或提高、
腺体局限性增厚、局部皮肤轻度水肿等。
如果触摸到肿块,
且年龄是40岁以上的女性,
应考虑有乳腺癌的可能。
乳腺外科专家介绍,
预防记住 “3个1”,即1年1次专科检查,
1月1次自我检查,1天1次乳房清洁。
1年1次专科检查:
每年要到医院由专科医生,
根据身体情况进行超声或是X线检查,
有条件者还可进行核磁共振检查。
其中,超声和X线检查相结合可使
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达到98%,
可以说是黄金组合。
1月1次自我检查:
每个月都要对乳房进行自我检查,
最好固定在月经后3~7天,
如果自查时摸到乳房内有孤立、无痛,
很硬的肿块,应尽早到医院排查是否患有乳腺癌。
1天1次乳房清洁:
每天临睡前最好对乳房进行清洁和保养,
但要避免使用含有激素的丰胸产品。
10白血病一一少染发
早期症状提醒
发烧、出血不止、贫血和骨骼疼痛。
白血病俗称“血癌”。致癌因素有很多,
包括过多接触有机溶剂染料,
最常见的就是染发剂。
居住或工作在残留着
大量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新装修房屋内,
也会导致白血病的发生,
尤其是苯及其衍生物,
这些化学药物可以诱发突变,
导致细胞恶性增殖,进而发展为白血病。
苯及其衍生物常存在于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中,
如塑料等白色垃圾。
此外在油漆、涂料、粘合剂等
也含有苯的衍生物,
应尽量少接触上述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