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一种感觉而不是视觉,别人看到的未必真是幸福,只有内心真切感受到了才是幸福。记得以前在乡下的时候,日子艰苦而单调,但甚觉幸福。不足10平米的宿舍收拾得一尘不染,春天的草、夏天的花、秋天的落叶,都可以成为案旁的装饰,朋友也喜欢来小小的蜗居聚会,厨艺也因此而大有长进。那时候,守着窗前的一缕阳光、案头的一杯香茗、手里的一本书便觉得很幸福。
境遇不一样,对于幸福的感觉也就不同。幸福就是口渴时的一杯水,幸福就是炎热时的一股凉风。饥饿时,饱餐就是幸福;劳累时,休息就是幸福;生病时,健康就是幸福;贫穷时,渴望富有;而常常听人说我穷得只剩下钱了,可见,富有不一定幸福。美国心理学家戴维·迈尔斯和埃德·迪纳研研究证明:财富是一个很差的衡量幸福的标准。因为人们并没有随着财富的增加而变得幸福,相反,随着财富的增加人们似乎变得更加苦恼。因为幸福不是一种物质,而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情感体验。
人们常说,各有各的不幸,而幸福总是相似的。其实,幸福也各有各的不同,因为需求不同,内心的满足感就不同。譬如,当下雨时有人撑伞,当见到了久别的亲人,当过马路时牵着爱人的手,当精心准备的饭菜被家人吃得精光,当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受到表彰,当“十月怀胎”听到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常常会有缕缕清香从心头飘出,幸福的气息弥漫全身。
我们总在仰望别人的幸福,回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着。作家罗曼·罗兰说:幸福原本就平平常常、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就如昨天,打扫卫生的时候,听着自己喜欢的音乐,回忆着以前的温馨,便觉得自己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