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春季最易发生冠心病?5个习惯有效预防

丽滋卡尔2018-04-10 14:57:28

草长莺飞绿意盎然的春天,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却是一个危险的季节,不少地方都进入了冠心病高发期。为什么冠心病最怕春天?冠心病的诱因有哪些?预防冠心病的办法有哪些?

为什么冠心病最怕春天

我国每年冠心病新发病人数约有100万人,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且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为何冠心病最容易在春天发作呢?原因有三:

1

春季天气变化多端,时而升温时而降温,忽冷忽热,容易引起血管收缩、痉挛,会加重血管狭窄的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引起心绞痛、心梗甚至猝死,这是首要危险因素。

2

春季万物复苏,人体的生物钟也蠢蠢欲动,都有从屋里走出到大自然的冲动,而这种室内外温差的变化加之春季气候的变化无常,导致心血管系统难以适应这种变化,可能诱发心脏病。

3

冬春季节交替,流感频发,各种细菌、病毒和旧病也容易找上门,冠心病患者体质较差,如保护不当或者治疗不及时,就有可能诱发心绞痛导致病情加重。
冠心病的诱因有哪些
冠心病早已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越来越多年轻人患上了冠心病,尤其是身处职场的青中年男性发病率上升明显。年轻人得冠心病的原因如下,要是有“中枪”的,日常可要悠着点儿了:

1、吸烟
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使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外围血管和冠状动脉收缩,并使血压升高。
吸烟还可使血中一氧化碳浓度增高,导致血液携带氧的能力下降,诱发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

2、不合理饮食
吃得太饱会引起引起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冠状动脉扩张和冠脉血流增加。
此外,高油、高糖、高盐的饮食也容易造成“三高”,也是冠心病的一个重要诱因。

3、长期熬夜
经常熬夜可能造成紧张、焦虑,使人的交感神经常处于兴奋状态,造成儿茶酚胺分泌过多,可能会导致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出现冠状动脉痉挛,易形成冠心病。
春季如何预防冠心病?

1
保暖防感冒
春季气温寒暖无常,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由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咳嗽可直接影响肺部通气功能,加重心脏负荷,进而诱发或加重发生冠心病的几率。
穿衣要注意“春捂”,不要急于脱掉冬衣,以免突然遇到风寒引起感冒、肺炎加重心肺负担。
2
平时适当运动
冬去春来,鸟语花香,春风拂面,应多到户外活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当然活动时应结伴同行,并带好急救药品。

3
乐观并定期体检
心态平和很重要,要学会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大起大落;
还要进行定期体检,尽量早期发现冠心病的存在,如有冠心病临床表现,应及时就诊,以免延误治疗时机,导致发生严重后果。

4
合理饮食勤减重
要合理控制饮食,避免体重超标,因为肥胖会加重心脏负担;
还要少食油腻、脂肪、糖类,多食有助于大便畅通的香蕉、桔子、青菜等蔬菜和水果。饮食要尽量清淡、少食多餐,晚餐别太饱,荤素搭配也很重要,浓茶和咖啡要少碰。

5
“关键时刻”很关键
老人家预防春季冠心病可以从3个“关键时刻”入手:
第一时刻:早上起床后
早上6点~10点钟是“魔鬼时间”,冠心病老人发作心肌梗塞、脑中风,70%是在这个时间。有冠心病的老人家起床后吸氧15分钟,能及时缓解心脏缺氧的负担,极大地降低发病的可能性,还可以补足一天的氧气缺口。
第二时刻:晚上睡觉前
晚上睡觉的时候,血液流动慢,容易形成缺血缺氧性脑梗塞。有冠心病的老人家睡觉前吸氧15分钟,能使血液中含氧充足,有效降低发病几率,可以睡得更安心。
第三时刻:
头晕、胸闷、气短、心悸,都是体内缺氧的信号,往往也是发作心梗、脑梗的前兆。在这时,有冠心病的老人家应及时吸氧,不舒服的缺氧症状就会消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