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这种胖最危险!

丽滋卡尔2018-04-18 10:59:16

最近看到一条新闻
觉得很痛心
↓↓↓
小海是个5岁不到的小朋友
虽然年纪小
但是腰围已经达到95公分
身体质量指数(BMI)超过35
属于重度肥胖



因为过胖
他的爸爸妈妈带他到医院检查
结果发现:
高血脂、高血压、脂肪肝
这些由肥胖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一个都没落下

除此之外
他还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晚上睡觉的时候鼾声如雷



部分检查的结果需要几天时间才能出来
于是小海一家决定先回老家
可是 悲剧发生了

他们在回家途中住进了一间旅馆
当天夜里3点多
小海爸爸从梦中惊醒
觉得不大对劲

儿子熟悉的打鼾声消失了
房间里安静得可怕!

他马上起来去看邻床的儿子
发现小海呼吸已经停止
一个年轻的小生命就在睡梦中离开了

和大家分享这样的新闻
除了觉得惋惜以外
更加想提醒大家
↓↓↓

有时候真的会致命


研究发现,肥胖显著增加患肠癌、肾癌、乳腺癌、宫颈癌等13种癌症的风险。英国超重肥胖人群中每年约有6.3%的人查出癌症。

而刊登在《柳叶刀》上的一项全球调查发现,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

数据显示,中国18岁以上居民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城市高于农村。近年来,7~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涨幅最显著,成为慢性病的“后备军”。

而专家表示,中国人的脂肪更倾向于堆积在内脏组织中,这种“胖”最危险。
最危险的脂肪

一般脂肪的分布可以归为三大类:浅层皮下脂肪组织、深层皮下脂肪组织和内脏脂肪组织。

对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紊乱负面影响最大的脂肪是内脏脂肪。内脏脂肪不仅指内脏四周的脂肪,也包括血管中的脂肪,主要分布在腹部。
而血脂一般包含胆固醇、三酸甘油酯与类脂,它们都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但当人体摄入过量油脂食物或存在脂类代谢功能紊乱时,血脂含量就会升高,进而提高多种疾病风险。

正常范围内的内脏脂肪可以起到保护作用,但是如果内脏脂肪过多,除了会造成大肚子的问题以外,还会对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在所有脂肪里面,内脏脂肪可以说是最危险的脂肪。

这种脂肪一般都是吃出来的,主要是作为能源贮存起来,以便在空腹或运动后给组织器官提供能量。另外,饮食及生活作息不正常,都会导致脂肪代谢紊乱,加速内脏脂肪的囤积。

如何判断内脏脂肪是否过多?

目前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去医院做CT或者核磁共振检查,也可以做人体成分测试等检查项目,可以得出一个比较准确的判断。不过这种做法比较费钱费时间,可以考虑更加简单的做法:

买一个皮尺,然后量一下你的腰围。

内脏脂肪主要分布于腹腔,腰围越大往往意味着内脏脂肪越多,一般来说,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为肥胖,有脂肪超标的可能。

还有两种复杂一丢丢的方法:

1:看腰臀(腰臀比例=腰围÷臀围)

方法:笔直站立,双脚分开25至30厘米,体重均匀分布在双腿上,测量位置在肚脐附近水平位;测时皮尺要紧贴皮肤,但又不能过紧。用卷尺测量肚脐上方腰围与最凸出臀围。

如果男性腰臀比例在0.9,女性在0.8以上,就意味着内脏脂肪过剩。

2.捏一捏:

试着捏肚脐周围,如果能轻松捏起2厘米,表示堆积的是皮下脂肪,如果捏不起来,表示很多脂肪堆积在内脏里。

PS:内脏脂肪不仅会出现在胖的人身上,就算身高体重达标,也有内脏脂肪超标的可能性。

如何减掉内脏脂肪?

还是简单粗暴的做法:管住嘴,迈开腿。

1:管住嘴:

这里还是要重申一次:管住嘴≠挨饿。

只要把日常吃的白米白面的一半换成杂粮薯类,把油汪汪的炒菜换成蒸煮炖和凉拌菜,就能帮你少吃很多油。
吃饭的时候,建议先喝一碗水,再吃一碗少油的蔬菜,然后吃主食和其他菜肴,吃到七分饱就停嘴,既不会带来饥饿,又能避免肥肉上身。

还有一个小细节是,吃完饭半小时一定不要坐下,推荐靠墙站,也可以做些家务、散散步。

2:迈开腿

一说到瘦肚子瘦腰,好多人会想到仰卧起坐,其实它真的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瘦肚子。

作为一个腹部动作,它最大的作用是强化腹肌,但减脂效果会比较有限,而且时间太短的话,其实起不到消耗脂肪的明显作用。

最好的甩掉大肚子的运动,其实是跑步和快走。
因为跑步和快走时步子较大,腰部需要剧烈扭动,腹部需要吸气收紧,所以它们看似是只有双腿在动,其实全身都能得到锻炼,尤其是腰腹部位。
想要效果更好的话,可以考虑一下变速跑/快走:

不是匀速地走路或慢跑,而是慢一阵,快一阵,快到自己的最大限度,累了再慢下来一会儿,再加大强度,再慢下来。

如果想要保持平平的肚子,每周15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是绝对不能少的。

而如果要想消除过多的腰腹脂肪,就需要更加努力,每次保持40分钟以上的运动时间。

以前觉得胖是个人选择
但在生死面前
胖其实就只是简简单单的健康问题
希望大家身体健康吧~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