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发病隐秘、后果严重、公众认知极低的疾病!

丽滋卡尔2018-07-03 11:08:04

房颤严重引发卒中
房颤除可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等外,还可以引起脑卒中及导致其他部位的体循环栓塞,使总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增加2倍。

房颤最重要的并发症是缺血性卒中,是患者致死、致残及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中脑卒中1年内死亡率高达50%。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脑卒中的发生率与风险性越高。

房颤患者卒中总体发生风险是无房颤人群的5倍,由房颤导致的中风一年致残率超过50%,一年死亡率超过30%,一年内复发的患者超过1/3。房颤导致脑卒中的治疗成本每年达到49 亿人民币。
风险评估:自测风险有多高
及时对房颤脑卒中发生风险进行评估与筛查,是房颤对症治疗的关键。在实际治疗中,医生会根据脑卒中风险评估表(CHA2DS2-VAS)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评分,如患有高血压加1分,年龄大于75岁加2分等。所有得分相加,总分越高即脑卒中风险越高。
筛查:早期筛查是关键
早期筛查是房颤的规范化管理的一部分,那么房颤怎么筛查?该做哪些检查?
预防房颤卒中,抗凝是关键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卒中二级预防方案包括口服抗凝药物单药治疗、抗血小板药物单药治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抗血小板药物联合治疗。口服抗凝药是目前预防房颤血栓栓塞并发症最有效的方法,调整剂量的华法林可使卒中的相对危险降低64%,疗效优于单用或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研究表明新型抗凝药预防血栓栓塞的效果优于华法林。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通过凝血酶(达比加群酯)或凝血因子Xa(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途径预防和治疗血栓。与维生素K抑制剂(如华法林)比较,NOAC优势明显,起效快、代谢迅速、药物相互作用少、药动学预测性好、不需要常规监测凝血功能。

管理:
国外的相关经验证实,开展房颤规范化管理项目,提高房颤治疗的指南遵循率,对于房颤的管理可以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2016年 “中国房颤中心”项目,旨在从促进房颤早期筛查、规范房颤药物治疗、普及房颤新型治疗手段、开展房颤综合管理等4个方面入手,逐步优化我国的房颤管理,降低房颤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改善房颤患者预后、减轻社会经济和家庭负担。

截止至2017年年底,申报的房颤中心已经超过212家,并有171家已经初审合格。2018年,房颤中心将进入实施改进阶段,将通过制定规范管理文件,实施患者教育,评估建设质量,开展认证与授牌以建立房颤管理标杆,规范房颤管理。

推荐文章